爱是一门艺术吗?
不是的三种误解:
- 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爱只需要提升自己
- 爱不是一种能力,而是找一个对象。找一个想匹配的对象,藏着我们现在社会处处的商业思维,以物易物的想法。
- 爱是一种瞬时的,强烈,不知所起的情感
爱的理论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婴儿的自恋状态:
母亲便是温暖,母亲便是食物,母亲便是满意和安全的和谐状态。
童稚的爱:
我因被爱而爱
成熟的爱:
我因爱而被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爱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教育孩子并指引其步入世界之路的人。
母亲的良心
父亲的品德
母性的良心:
没有任何错误或罪恶可以剥夺我对你的爱以及我对你生命和幸福的期望。
父性的良心:
你错了,你就不能回避由你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要我喜欢你,你就不能回避由你的错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强迫型精神病:
强迫观念,强迫动作
单方面对父亲的依附基础上
癔病,酗酒,缺乏维护自己的能力,应付生活的能力,以及压抑感:
对母亲的依附
爱的对象
爱主要不是一种对某个特殊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定一个人对整个世界而不是对某个爱的 “对象” 的关系的 性格倾向 。
情话:
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兄弟之情
如果我们只是从表面上看其他人,那么大多是看到的是差别。
但如果我们深入到本质,就能更多的看到手足之情。
母爱
性爱与母爱的本质。
在性爱中,原本分离的两个人融为一体。
在母爱中,原本融为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了。
自恋的特征:幼儿仍被看作是她的一部分。
性爱
与另一异性的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
是一种两个人的自我主义
观点一: 爱应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产物。突然被一种不可抑止的情感所俘虏的产物。
观点二: 爱本质上是一种 意志 行为,是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诺另一个生命的决心。爱上某人不只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如果爱仅是一种感情,便没有那种永远互爱的诺言的基础。
性爱是一种排他的意愿与承诺的行为。
自爱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我有多爱自己,就有多不爱别人
然后否定他。《圣经》里宣扬的是爱邻如己
提出自己的定义:
真正的爱意味着产生爱的能力,是一种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所做的积极奋斗。
爱某个人是把爱的能力付诸实践,也是集中反应。
然后举了自私和无私两种极端的反例:
自私是缺少自爱。因为做不到爱他人,。
而无私本质上是自私,在无私的外壳下,隐藏着难以捉摸而且特别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实质。
上帝之爱
讨论了神论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发展:脱离自然,脱离母亲,脱离地域。
而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感,营造联系,保持与自然界的联系。
人类开始创建了宗教。
动物图腾 - 异化特征 (技艺发展) - 拟人化 (思维觉醒)
分析人类的社会结构
母系社会: 生而平等
父系社会:建立秩序,法律关系,原则
简短的总结:对上帝之爱来源于宗教中母性和父性成分的不同份量。
然后提出另一个观点,即个人的成熟成度,关于上帝的概念。
从拟人神到一神论。上帝没有任何属性,只有不是什么,陈述否定属性。
上帝是一个象征,象征精神世界 — 永恒的爱,永恒,正义的领域,是一个原则,神没有存在,又无处不在。
无神论,没有任何存在于人之外或超越人的精神世界。
生命除了人自己赋予自己的意义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从这两种观点的冲突,提出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原理,以及矛盾逻辑。
并结合东西方不同的社会结构,进行探讨。
矛盾逻辑:正确的思想不是为了找寻最终的真理,而是为了改造人。
所隐含的感情是:宽容和自我改造。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然后我们需要的是改造世界。
亚里士多德:强调思考。
导致的结果是:教条以及科学
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和瓦解
首先我们先结合近现代的背景来聊一下。
资本主义一方面建立在政治自由的原则基础上,另一方面又建立在制约一切经济关系,因而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调节者的市场原则基础上。
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大规模协调合作的人,需要消费胃口越来越大的人,需要趣味标准化、容易受影响、需求容易预测的人。
严格的官僚主义化的机械 工作程序 ,他可以使人们意识不到人的最基本的欲望。意识不到对超越和统一和谐的渴望。
单凭这种程序不能成功的做到这一点。于是人们通过 娱乐程序 、通过有娱乐业提供的声音和表演等被动的消费、通过不断购买新东西后不久又用他们交换其他东西的满足,来克服无疑是的绝望。
《 美丽新世界 》 《 娱乐至死 》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都是工具,是在社会这个大的工厂中 机器人 。
机器人是不能够爱的,它们只能交换他们的“人格包裹“,并希望公平交易。
所有这类关系的总和构成了没有摩擦的关系,一起生活却始终是陌生人的二人。
这种爱情观的目的,是找到一个庇护人,以摆脱无法忍受的孤独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种关于性爱的爱情观滋生。
弗洛伊德认为,爱基本是这样的一种性欲现象。
性爱为他提供了最大的满足,所以对他来说性爱实际上成为一切幸福的原型,一定会驱使着他走在性关系小道上不断的探寻更进一步的幸福。从而使性生活成为生活的中心点。
二十世纪,沙利文总结了恰相反的一种爱情观。
爱与亲昵是什么意思呢?
亲昵是设计两个人所具有的个人价值观完全被认可的那种状态。个人价值的认可要求有一种我称之为 合作 的关系,我的意思很清楚,是指细心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对方表明的需求,二人的追求日趋一致,即愈来愈接近互相满足,给予日益相似的安全感。
两个人分享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反抗充满敌意的异化了的世界的人的描述。
神经紊乱型爱情
虚伪之爱
- 偶像崇拜式
- 伤感之爱
- 投射型爱情
注:这里有研究表明:”完整家庭“ 内部的紧张和不幸气氛相较于破裂家庭对孩子们更有害。后者至少告诉孩子们,人们能够通过果断的决定结束不堪忍受的境况。
这里提出了一个悖论:爱必定意味着没有冲突。
冲突并不是破坏性的,那只是试图避免真正的冲突。
这些冲突是在本来就不易澄清和解决的小事和表面事情上的争执。
两个人之间的真正冲突 — 不是为了掩盖或投射,是内心真实的坦率表露。
爱的存在只有一条证据: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二人各具的活力和力量;这是爱的果实,能识辨爱。
爱的实践
蒙圈了,说到最后,需要社会结构变革,才能实现爱。
爱是一门艺术, 艺术如何培养?
专心就要尽量避免那些无意义的交谈,即那种不坦率的诚恳的交谈。什么是有意义的,在你身边发生的,你可以切实可行的去影响的。而不是高谈阔论的发表一些对政治,经济的言论,然而却没有任何改变。这里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你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专心需要敏感,需要一种无意识的敏感,将对一些细微变化的感知延伸成本能。比如母亲对孩子的看护。表示一种松弛的机警状态。也需要有意识的敏感,意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还有欠缺,然后才可以去补足。
爱的重要品质:
克服自恋
自恋的倾向性:人们感到真实的东西仅仅存在自身的体验中,外部世界的现象毫无真实性,而且总是从对人们有利或有害的观点上被感知。
自恋的对立面是 客观 。
客观依托于理智,衍生于谦卑。
信仰
理性的信仰要求我们有必胜和坚定的特质。
这里有一个等价观念,信仰==信念
培养来源于我们亲身经历,对自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信任。
可以延伸到人际关系中。相信他人,相信自己。
尼采 说:一个人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给人以承诺的能力,信念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
相信自己代表着,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像现在的承诺那样,在未来的某一刻,怀揣着当时许下承诺的心情,去实现它。将会像现在的感知中那样,去行事。
相信他人的一层意思,是相信对方的潜能。比如孩子。
这一层相信将教育和管制分开。
教育帮助孩子实现潜力。
而管制则是缺乏对孩子拥有自我发展潜力的信念。
非理性的信念来源于强大无比,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权威的屈从。
结合社会
对爱的艺术的讨论不仅仅是需要自己去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对于这门艺术来说,他是需要和其他的人去交流的,这就牵扯出一个词,叫社会关系。从而需要建立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上。
而对于我们的社会性质,我们是无法达成理想中,完美的爱的。
因为,支撑资本主义社会的准则于爱的准则是不相容的。
所以,很遗憾,以上都是空谈。但是可以借鉴。